559章 机会再临-《抗战之钢铁风暴》
第(2/3)页
虽然有过一定的措施,但对于日军的快速进攻,大多却是任其自生自灭的态度。而此时从四面八方涌进河南的难民动则达到数百万之多,若是算上从山西境内渡河逃到陕西的,后面随着日军的步步进逼,这个数字只会逐渐放大。如果放任这些百姓自生自灭,对于这乱世的平民来说,是何等的不公,一个政权,能长久存在的意义不在于其军事上有多强大,在外面的名声有多好,而是在于能否始终将治下民众的生命安全放在第一位。
救助这数百上千万的难民,对于此时的西北来说,压力不是一般的大,毕竟主要产粮区现在都沦为了战区,西北那边这两年,化肥,农药的使用虽然已经开始在推广,自给自足没有太大的问题,可是在养着这上百万大军,满足战争消耗的同时,还要提供数百甚至上千万战争难民的口粮,其难度并不比进行一次徐州会战来得更低。
这也是姜立决定继续采取守势的原因。另外通过眼下的形势,姜立原来想要推动日军南下的想法也进一步强烈起来。原本西北逐渐崛起的工业规模,以及后面在作战中的迅速壮大,应付抗战的能力是逐渐提高的,甚至钢铁,石油,这样的战略物资产量会在几年内拔高到一个足以同日军相抗衡的地步。姜立担心迅速崛起的西北军给日军带来的威胁过大,导致日军不会像历史上那样南下。而西北军,举国上下求战的意志,不是姜立个人可以压制的。大势不可逆,不过眼下的这些灾民,却给了姜立一些启示。西北的资源毕竟有限,如果将这些资源更多的用在灾民的安置上,那么用在战场上的资源就要相对少一些。而每年救助这动则数百,甚至上千万的灾民,所需要消耗的物资,都是一个天文数字。
此时西北的人工还是太稀少了一些。当然,西北此时还没有能力无偿救助这些难民,姜立的意思还是沿用以前西北移民实边的老套路,以工代赈。利用这些在战时廉价至极的劳动力,将西北,沿升至河南,甚至通往山西的基础设施都推上一个台阶。军工体形的形势需要时间,但相对来说,一些轻工业的建设周期则要短一些,河南支撑五六十万中原野战军团作战,每一月要消耗的物资都是个天文数字。
军服,军鞋,军刀,一些简易的机械零件,也可以从河南就近的一些五金厂获得,也比从西北那边运过来相对要方便很多,在河南开一些中小型的轻工厂,也能稳定河南方面的局势。河南的钼矿,铝矿,还有一些中小型的矿藏也需要开采。总之,之前看上去不能操作的事,此时又有一些机会了。
若是能将西北的一部分资源转移到难民上,通过这些难民转化为西北,河南的基础建设。为后面工业的腾飞打下坚实的基础。同时又能换取日军南下,相对来说还是比较值得的。毕竟若是日军的军力全部都倾泻在民国的土地上,对于民国造成的损失无疑会更大。而且错过了二战这个宝贵的机会,民国以后想将影响力尽可能的伸到东南亚,可就没那么容易了。红色领袖在西北已经开始逐步整顿西北的政治,对于西北一些多余的封建官僚机构开始进行逐步的裁剪,事实上在乱战中崛起的每个人都是有可取之处的。至少现在的西北政治,已经开始呈现一片清明之色,毕竟开国之初的大部分人都是吃苦耐劳的。
“号外,号外!我中央军血战连场,后在西北军配合下全歼台儿庄当面之日寇两万余众,取得台儿庄大捷!”
“庆祝台儿庄大捷!”
“庆祝鲁南大捷!”
此时徐州城内,彻夜鞭炮不停,而台儿庄大胜的消息传到武汉三镇,一直被日军阴云笼罩的中央,此时也扬眉吐气了一把,武汉三镇,几乎家家都飘扬着国旗。每个街口都挂着台儿庄大捷,奠定我军第二期抗战之基础。庆,与庆祝各种大捷的红布黑字条幅。所有的机关,角行门口,一律悬挂国旗与印有关于捷讯的白布。所有的报社,都印发有关战事胜利的报纸。所有的党政机关,抗战救亡团体,工厂,都派出安置了扩音器的大卡,拉着军乐队,歌咏队周游全市的每个街道。傍晚六点左右,中山公园体育场举行的晚会,更是将气氛推上了致高点。五万余人参加的火炬游行,绵延十余里,整个武汉三镇犹如沸腾了一般,此时在广州,长沙,重庆等地,也举行了类似的庆典。
第(2/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