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五十八节、富国才强兵-《擎国》


    第(2/3)页

    至于本来应该对这件事最为敏感的张环,此刻却拉着刘宝铠围着一张画的潦草的纸,一起重新推演演习的现场:“师兄且看,我舰之青铜长炮,莫说是三百米内,就是六百米内以今天的海况,命中率都应在百分之十左右,可是先生他为何非要拉倒三百米才开炮,并且还将命中率定这么低呢?而且你看此处,明明我们还有余力强攻,可看到对方两舰前来阻挡,却主动退了出去,这又是为何?难道说先生他生性谨慎不愿冒险吗?”

    现在算是半个海军迷的色@狼也乐得探讨这些,只是顾及到周围还有不少人跟着一起指指点点,所以不能称呼张环为殿下。

    “这个……”装作思索的色@狼想了想说道:“其实别看先生他瞧不起那种青铜炮,但是就这种火炮放在欧洲都是十分先进的,而要想让整个舰队的人保守秘密是不可能的,所以出于保密的需要,先生他当然是故意隐藏了火炮的性能。更重要的是他不能过于欺负对方,要是打得威海卫的海军都没了信心,那这只军队要想恢复到以前的精气神就不容易了。”

    他这么一说张环也觉得有理,心想不愧是将军之子,对于行伍之事还是很有见地的。反正自己这边的目的就是演练新兵,并且找出实际作战中可能遇到的问题,所以明明算是自己胜利了,但是若能激起海军争强好胜的信心,那么送他们一场虚假的胜利又如何。关键是在这次演习之后,海军上下恐怕要哭着喊着要新船,至于这船只的服役顺序,恐怕又有一番争斗。

    就这样,姜田指挥军舰的第一次战斗算是胜利的落下了帷幕,这番战果能让所有反对造新船的人都闭上嘴,虽然该等级的军舰并非姜田设计之中最好的一款,但是仅凭这种战舰就几乎能在东亚的海面上横着走,若是放在前明估计要封个“大将军”之类的名字作为各卫所的旗舰,几百年后国人们也能为我国造出这种水平的木质战舰而自豪很长一段时间。但是正因为姜田与张韬都知道自己的主要敌人在西半球,而对方探索海洋,翻新海战装备的脚步绝对不会停止,所以这俩人绝不会满足于一艘略微先进欧洲一代的木质战舰,更不会满足于船台上那艘铁肋骨的二号舰,按照姜田和张韬的设想,至少要在他们有生之年,将军舰技术刷新到铁甲舰时代,这才能确保今后的两百年里中国始终对欧洲保持海军优势。

    “造船,尤其是造军舰,完全是一种综合国力的体现。海军不同于陆军,没装备、没铠甲、没马匹,也能从凑出一群轻步兵上战场。而海军一旦形成了代差,那么在大多数情况下就只剩下了挨打的份。至于一个国家能造出多大规模多么先进的军舰,这就不是设计者与海军司令部能决定的问题了。”回到研究院的姜田在庆功宴上说出了这番话:“所以无论是海军还是研究院,你们要学着习惯和文官内阁打交道,同事也要学会用稍微廉价一点的东西发挥出最大的效能。”

    有了比较充足的建造经验,二号舰的建造工作就不用姜田亲自监督了,而且经过了几个月的政治斗争,朝堂上已经逐渐明朗的局势也需要姜田赶紧赶回去,好在即将重新组阁的新内阁面前混个脸熟。至于这届新内阁,其实主要的人员没多大的变动,只是曾经的内阁首辅宁焦突然“暴毙身亡”,他空缺下来的位置被田虚海的老爹田愈顶替了。这位原先的吏部尚书,后来的组织人事部部长,在交割了所有的职务之后,终于混入了“中@央@政@治@局”,身为同样出身江南的儒士,这番变动当真让很多人看得大跌眼镜。等姜田一行人重新回到北京城之后,面对的就是经历过一番权利交替的朝廷,而南边的民乱嘛……那已经成了街头巷尾的一个笑话。

    就在朝堂上进行权利斗争的时候,南边出事的那几个省份以一种国人从没有想到过的方法结束了动乱,试问自秦始皇统一中国史称皇帝以来,有谁见过地主们集体举家逃离自己老家的?又有谁见过百姓们敲锣打鼓欢迎王师到自己家里斗地主的?恐怕更没有谁见过军队不来自己村子就哭天抢地闹着要上吊自杀的吧?这种看似错乱其实却有着深刻道理的事情就在这几个省份上演了,也是中国现如今轰轰烈烈的改革运动中意想不到的结果。其他地方的地主士绅们虽然战战兢兢的想要封锁消息,可是军队系统并没有闲着,虽然还没有接到命令要将土改扩展到全国,却实打实的通过军队的消息网将这个爆炸性的新闻传播得到处都是,至于那些地主们的小心思,现在已经没人关心了,以至于他们看着曾经瞧不起的下人、佃户们,都觉得对方的眼神中有种噬人的光芒,在这种情况下,任何一个下乡清查土地的工作组都没有受到任何阻力,也没人敢随意的收取地主们的贿赂,因为村子中的那些自耕农与佃户们都在眼巴巴的看着那些暂时不属于自己的土地,谁要是不识时务虚报田亩,并且让当地驻军得到了消息,那下回来的可就是军队的土改工作组了。

    土改的锋芒扫过江南各省的时候,张韬感觉自己从没有这么神清气爽过,就算坐在金銮殿上朝议事都没有以前的疲劳感觉。尤其是看到姜田那半死不活的表情时就更是开心:“贤弟此次公干辛苦了,听说新军舰的性能还不错?”

    满朝文武看着这师兄弟俩人的心情很复杂,虽然他们都属于改革派,但是姜田明显没有张韬那么激进,现在很多人都在想,也许就是姜田曾经读过圣贤书,所以才不像张皇帝那样急功近利,可惜很多人一开始还将他视为死敌,现在才知道如果没有这么个可以劝谏的人在朝中,那么午门外尚未干涸的血迹就还会增加新的血液,只是不知道下次轮到谁这么倒霉了。
    第(2/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