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十三节、冶金研究所-《擎国》


    第(2/3)页

    姜田甩甩头,尽量不去想这些事情,来到科学院之后他没有直接去教室,而是先找到了同样刚上班的宋应星:“院长如此高龄还勤勉有加,我辈自愧不如。”

    一直都是出勤模范的宋老头没理会这**屁,到了这个年纪也不会被这么幼稚的吹捧搞昏头:“姜大人是无事不登三宝殿吧?”

    “正是!”姜田也不矫情,直接将那个酒壶拿了出来:“此乃一道口锡壶,乃锡器之中的上品,但此物并非纯锡!”

    宋老头当然认识这是什么东西,而且道口锡器也算是驰名商标:“姜大人有话直说!”

    “且看这壶上有点铜二字,说明锡中掺有少量的铜,所以才能禁久耐用,个中缘由我想大人是明白的!”

    宋应星想了想:“你是说要在铅字中掺铜!”

    “非也,应当还有更好之物!”姜田很自信的回答他。

    其实姜田只是因为酒精的关系,在看见“点铜”这两个字之后,回想起了上辈子课堂上曾经听老师念叨过,说他们这些学生享受了高科技带来的福利,复印、打印等设备一应俱全且廉价好使,自己当年还曾经在大学中帮助文案对铅字排版,从几万个汉字中挑出你想要的,若是遇上生僻字还的找专职的校工重新铸造……姜田很奇怪自己为什么以前就没想起来,明明老师在发牢骚的时候透露过铅活字的大概配方,可能是年深日久所以埋藏在了记忆的最深处。但是这又产生了一个问题,那就是需要和铅进行混合的那种金属,这个时空还没有发现呢!

    就这样,陛下批准的合金试验工作组中本来没有姜田的名字,让宋老头大笔一挥就给添了进去,并且还有优先试验的权利。不过没人对此表示不满,他们都清楚姜田不仅是后台过硬,还属于那种睡着了都比他们了解科学的牛人。有这么一个内行带队,总比自己瞎鼓捣要强。结果就是姜田上午要培训物理老师和给学生上课,到了下午就必须从全国筛选出来的矿石中找到自己想要的东西。

    “先生请看,这是从不同矿坑中送来的样本,都是上好的锡……”宋懿兴高采烈的让人将一箱箱的金属搬进姜田的办公室,他知道自己能给姜田打下手将会是一次难得的学习机会。

    可是姜田看着这一块块的锡锭直叹气:“纯粹的金属无论来自什么地方,都是一样的东西,看来你们还是不明白最基本的金属知识。”

    接下来姜田只好将所有参与试验的人员都集中起来,给他们讲解一下金属的基础。听课的这些人包括宋懿在内,一个个如同在听天书,他们以前完全没有意识到所谓的金属只是大地的一种单一元素,而矿石其实就是天然的合金,但是人类为了使它们能够堪用,就需要进行各种冶炼活动,仅仅是以最常见的钢铁为例,简单地来说就是取决于纯铁之中含有碳元素的多寡来区分性质,含碳多的就是生铁,含碳最少的就是熟铁,而在两者之间的则是钢。至于青铜是铜与锡的合金,黄铜是铜与锌的合金,白铜……

    “先……先生!您连白铜是怎样炼化的都知道?宋大人之《天工开物》一书曾写明,用砒霜点化赤铜而得白铜,但具体如何炼化却不得而知!”一个研究院吃惊的张大了嘴巴。

    也难怪他会如此震惊,这个时代除了宋老头那种痴迷于科学的人之外,很少有人去考虑生活中用的那些东西是怎么制造出来的,尤其是读书人斥体力劳动为下贱,所以当皇帝想成立科学院的时候,寻常人并不愿意来此工作,哪怕是宋应星这样的人,也只是对科学一知半解。再加上这种炼丹术的副产品有时候经常用来冒充白银,更是严格保密的行业秘密,而且按照历史上的发展,砷白铜虽然是我国独有的冶金技术,但是因为在空气中砷会挥发且有毒性,所以流传并不是太广。反而是云南的镍白铜曾经行销世界,为清政府赚取了大量外汇,直到1823年被德国人抄袭成功开始工业化生产,才逐渐淡出世界舞台。放在这个时代,禁久耐用的白铜器皿依然是富贵人家都很少能用得起的奢侈品,也是中华朝对外出口的重要产品,那个皇帝前辈曾经下旨要搞清白铜的秘密,好大规模出口,但是一直以来研究人员都不得其法搞不清楚为什么只有云南的矿石能练白铜。

    “很简单,那里的矿石含有一些你们还不知道的成分,也就是说它炼化之后就是一种特殊的合金,只是因为那种神秘的物质含量并不是太高,所以依稀能看见铜的黄色……”
    第(2/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