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页 朱高炽沉吟,周世丰视线落在册子上,等待小王爷的主意,显得很有耐心。 车厢窗口外,远处一片片白云悄然离开。 人们小声的交谈。 终于。 朱高炽轻敲了下桌子,但是并没有武断的做出决定。 垄断生产,或者促进民间生产,关乎社会资源分配,看起来是件小事,其实意义巨大。 十八十九世纪的英国“顺应”国内外市场的开拓与扩大,“发现”了如何批量生产日益繁多的消费品。 如从各种纺织品开始的技术和制造能力,工业化最终改变了人们的消费偏好。 把人们,尤其是草根阶层对于生孩子的激情转移到了对于工业消费品的激情。 促进了从积累人口到积累物质的历史性转变,这个发现,促成了英国对马尔萨斯陷进的终极套利,冲破了“边际效用递减法则”对人类的束缚。 “你知道丝绸为什么在国内的市场如此之巨大,哪怕有了禁令,也阻止不了人们对丝绸的喜爱吗。” 朱高炽抛出了一个问题。 周世丰是一名掌柜,在大明的身份不高。 但是当形成了犹如中华重工这种规模的巨无霸,那么哪怕只是一名掌柜,其蕴含的意义也就发生了天翻地覆的变化。 哪怕放在后世,国内是直接给予级别,国外的能量同样巨大。 作为重工集团的掌舵人,周世丰必须要具备大局观。 周世丰思考了刹那,谨慎的开口。 “因为丝绸华丽,舒适性,奢侈性等,所以成为大明最畅销的商品,每年的贸易体量,比中华重工巨大。” “这只是表面。”朱高炽笑道。 周世丰露出茫然的眼神。 表面? 可人们都是如此认为,而且难道不是如此吗。 朱高炽见状,向他举了个例子。 “大明朝的富人们,省吃俭用,有了钱要么埋在地下,要么想办法购买土地。” “咱听人讲过一个故事,故事说应天府有位家中几百亩地的小地主,平日里连鸡蛋也舍不得吃,每日粗茶淡饭。” “如此勤俭之人,诸事能省则省,唯独会买几匹丝绸。” 周世丰听过这个故事。 或者说本就是大明的风土人情,不只是南方,北方也是如此。 “因为这是人性。” “丝绸的种类繁多,款式也多,当同一类商品,可供人们选择的种类极具上升时。” 朱高炽看向周世丰,重重的强调道。 “会刺激人们的消费欲望,并且追求这类商品,便形成了一个良性的循环。” 小王爷经常会有些很奇怪的理论,听起来令人不可思议,但谁都知道。 在商业一道上,小王爷目前还没有错判过。 周世丰第一次听到如此道理,脸色保持平常,内心却大受震撼,这个道理他不太明白。 “中华重工的工人,脱离了土地,有了稳定的收入,每年的工钱,按十二两计算。” “他们不用购买农具,而每两银子,可以买两石粮食。” “可不知道你发现没有,这些工人每年花在商品上的开销,远远要大于购买粮食。” “换句话说,如果社会上商品的种类翻了一番,就可以刺激人们把家里的余钱,用来购买商品。” “并且商品种类越多,人们的消费欲望也会越高。” 朱高炽最后总结。 第(1/3)页